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下载中心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446,013
今日访问量:231

期刊简介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创刊于1987年,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2008版、2017版、2020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23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杂志立足我国高校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服务于促进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高校科技发展和教学科研等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主要刊登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科研管理、科技评价发展、科技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教育数字化建设、“双一流”高校建设等方面成就和经验的文章。

 

定价:30元/期   全年360元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17/N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2333 
邮发代号:82-842
E-mail:zggxkj@126.com

2025年03期
科研管理

地方政府基础研究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及其匹配策略研究

武建鑫;陈旭茹;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基础研究的扎实推进不仅需要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提供更为具体的行动指南。以政策工具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政策外部结构-政策工具-政策主题”的分析框架,对地方政府颁布的22份有关基础研究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推进基础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政策工具存在明显偏好,反映出当前省域范围内基础研究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基础研究政策内容同质化明显、政策规划周期较短,地方政府之间缺乏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基于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及时纠偏,扎根区域发展实际,构建以基础研究为内核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配套措施,遵循基础研究学术群体的创新驱动机制,为基础研究实施主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框架和制度环境。

2025 年 03 期 No.439 ;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024年度西部青年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亚高等教育联动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24XJC880012); 2023年度陕西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研究”(126032314);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型高校数字化治理变革的制度困境与行动策略研究”(2024P032)
[下载次数: 8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国外高水平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运行经验及启示——以美英德3所科研机构为例

张海峰;

国家实验室作为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平台,其高水平建设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布局。当前,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已构建起规模化国家级科研体系,其国家实验室凭借独特的运行机制,确保了高效运作与持续创新。选取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概述其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其运行机制的核心要素,包括组织结构、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开放与交流、绩效评估与监督等。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出高水平国家实验室建设中的共性经验与特色运行模式,为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

2025 年 03 期 No.439 ;
[下载次数: 8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转化与服务

科技金融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20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谢笑珍;刘沛帑;

实现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打造创新驱动的科创型新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以科技金融推进产教协同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快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提升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之一,通过协同多元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需要科技金融作为保障和催化媒介。科技金融可作为推进产业资本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互动转化的关键催化剂,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输出创新成果、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以首批20所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为例,综合运用文本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科技金融推进高校协同多方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为科技金融推进产教融合,协同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025 年 03 期 No.439 ; 2022广州市社科课题“广州打造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研究”(2022GZGJ132)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4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扩散机制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

李兰;宋吉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动改革落实,北京地区多所高校陆续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推进校企协同创新。研究聚焦于北京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扩散现象,分析其扩散的历史进程、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北京地区高校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经历了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和平稳扩散三个阶段,呈现S型趋势;不同层次、学科类型、主管部门的高校在政策采纳比例方面呈现显著差异;在扩散过程中,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均发挥了作用,对应的影响因素表现为行政压力、高校间模仿、社会共识和舆论压力。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对策建议。

2025 年 03 期 No.439 ;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项目“北京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校行企社’协同发展模式和提升机制研究”(22JCC078)
[下载次数: 14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产教融合视域下科学家精神融入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方昕;屈靖雅;李飞;吕方兴;

科学家精神成为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融入点。新工科教育要求人才具备高尚品格、跨学科整合能力及创新精神。其中,科学家精神以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成为塑造学生价值观、激发实践创新、培养团队协作与国际视野的重要力量,而研究课程体系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奉献精神培育、提升协作能力、构建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评价体系,是科学家精神融入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探索科学家精神融入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为新工科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科人才。

年 期 ;
[下载次数: 40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

职业教育与产业都是社会再生产链条中的一个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责和功能,又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社会再生产协调有序发展。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融合。它不会让职业教育与其他产业融为一体,也不会产生新的产业,它只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是一种深度合作。这种合作从理论上有两条实现途径,一是要素整合,二是契约合作。:

2014 年 08 期 No.312 ;
[下载次数: 13,883 ] [被引频次: 543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BSC+KPI视阈下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孙涛;郑秋鹛;王炜;苏兆斌;蔡璇;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绩效考核中较为常用的管理工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能够提升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从而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合理有效,不但关乎教师自身利益,也关乎高校水平提高及其长远发展。应用BSC理论,对其原有维度进行转换应用,增设全新的师德维度,使其更符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需要。通过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出顺应高校现实发展需求的职责清晰、指标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能,持续改进高校管理评价水平。

2020 年 06 期 No.382 ; 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高校人力资源分类施策与管理机制研究”(2019DS005);; 2019年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黑龙江高校SPV融资模式创新设计研究”(YJSCX2019-576HSD);; 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胜任力视角的商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4,084 ] [被引频次: 210 ] [阅读次数: 3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叶仕满;

资源分散成为抑制国家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科技创新实体间的相互封闭,协同创新成为解决科技创新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高校已具有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参与协同创新需要在学科间协同创新、校企间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联盟以及教育与科研活动协同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2012 年 03 期 No.283 ;
[下载次数: 4,905 ] [被引频次: 167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秦惠民;解水青;

高校智库已成为我国智库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拥有的资源条件、政策研究的开展过程、研究成果的公开发布、决策方案的推广实施等多个角度考察,我国高校智库具有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但也存在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低、社会影响力不强等问题。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智库建设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亦应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干扰其健康发展的偏离倾向,即"追名逐利"的"动机偏离"、"大干快上"的"行动偏离"和"纸上谈兵"的"评价偏离"等。对高校智库建设应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智库所蕴含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有效规避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2014 年 04 期 No.308 ;
[下载次数: 5,254 ] [被引频次: 147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产学研相结合 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郑冬梅;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展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规章制度。

2009 年 06 期 No.250 ;
[下载次数: 3,171 ] [被引频次: 133 ] [阅读次数: 5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新质生产力与产教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申妍瑞;胡纵宇;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持续升级转型,产教深度融合面临诸多矛盾:产业主导动力不足,教育供给侧单向驱动;校企之间理念、机制等环节壁垒深厚,阻碍创新资源整合;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发展结构错位等。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新兴战略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科技创新人才为支撑,具有创新性、融合性、数字化三个显著特征。新质生产力与产教融合双向赋能,应当以未来产业为先导,科教融汇推动区域经济创新性发展;以新兴战略产业需求为向导,强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以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导,深化数字化协同,促进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共生共长。

2024 年 05 期 No.429 ; 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课题“发展一流多元江苏高等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Z/2020/04)
[下载次数: 14,671 ] [被引频次: 71 ] [阅读次数: 8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

职业教育与产业都是社会再生产链条中的一个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责和功能,又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社会再生产协调有序发展。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融合。它不会让职业教育与其他产业融为一体,也不会产生新的产业,它只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是一种深度合作。这种合作从理论上有两条实现途径,一是要素整合,二是契约合作。:

2014 年 08 期 No.312 ;
[下载次数: 13,883 ] [被引频次: 543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实证研究——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分析

程娟娟;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发展的双翼,缺一不可。文章运用SPSS数据分析工具,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以我国高校评价体系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科研和教学的相关性,以及其在不同类型高校、高校不同教育阶段中的差异。结果表明,科研活动和教学工作之间呈现极强的正相关性,研究生阶段较之本科生阶段二者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自然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强于社会科学研究,理工类学校二者正向促进作用较之其他类别高校更大。高校应高度重视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研教并举,融合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的长效机制。

2022 年 10 期 No.410 ; 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数据驱动下高校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提升策略研究”(2021SJA0435)
[下载次数: 7,119 ] [被引频次: 57 ] [阅读次数: 4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秦惠民;解水青;

高校智库已成为我国智库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拥有的资源条件、政策研究的开展过程、研究成果的公开发布、决策方案的推广实施等多个角度考察,我国高校智库具有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但也存在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低、社会影响力不强等问题。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智库建设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亦应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干扰其健康发展的偏离倾向,即"追名逐利"的"动机偏离"、"大干快上"的"行动偏离"和"纸上谈兵"的"评价偏离"等。对高校智库建设应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智库所蕴含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有效规避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2014 年 04 期 No.308 ;
[下载次数: 5,254 ] [被引频次: 147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叶仕满;

资源分散成为抑制国家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科技创新实体间的相互封闭,协同创新成为解决科技创新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高校已具有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参与协同创新需要在学科间协同创新、校企间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联盟以及教育与科研活动协同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2012 年 03 期 No.283 ;
[下载次数: 4,905 ] [被引频次: 167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杂志简介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总编辑:罗方述
社  长:毛殊凡
执行总编:毛殊凡
法律顾问: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
编  辑:李 敏  薛 娇  刘 楠  张媛媛  余 秀

公告栏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